船舶十年扩张周期开启!涂料行业站上新风口,这些赛道或将爆发
2025年全球造船业的“黄金周期”信号愈发清晰——从2021年开启的上行通道已运行四年有余,行业共识指向:这波由需求复苏、供给重构、技术跃迁共同驱动的“十年扩张周期”,大概率将延续至2030年前后。作为船舶制造的“隐形铠甲”,船舶涂料行业正站在新一轮增长的起跑线上。当全球船队进入“换新季”、环保法规拧紧“高压阀”、中国船企领跑全球市场时,涂料企业的机会究竟藏在哪里?

1 需求端:船队“焕新潮”+航运复苏,
涂料需求迎“量价齐升”
船舶涂料的需求,与全球船队的“年龄结构”和航运市场的景气度直接挂钩。当前,全球船队正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“老龄化危机”——据克拉克森数据,目前全球15年以上船龄的船舶占比已超35%,部分细分船型(如油轮、散货船)甚至超过40%。按照国际海事组织(IMO)的强制报废规则及船东的成本考量,未来5-8年,这些“超期服役”的老船将集中进入替换周期,全球新船订单量有望维持高位。
更关键的是,航运市场的回暖为这一进程按下“加速键”。后疫情时代,全球供应链重构推动海运量回升,2024年上半年BDI指数(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)均值同比上涨28%,集装箱船、LNG运输船等细分领域的运价持续坚挺。船东盈利改善后,不仅加速淘汰旧船,更倾向于提前下单锁定船台,为船舶涂料需求注入“确定性”。
但需求增长的同时,“质”的要求也在跃升。IMO的环保新规(如EEXI、CII碳强度指标)迫使船东放弃“缝缝补补又三年”的旧模式——老旧船舶若想继续运营,要么加装节能装置(如空气润滑系统、节能螺旋桨),要么直接更换为符合低碳标准的绿色新船。而无论是旧船改造还是新船建造,船舶涂料都是“必选项”:从船体防污减阻、舱室防腐,到甲板耐磨、特种功能涂层,每一项都对应着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。
对涂料企业的启示:传统溶剂型涂料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收缩,低VOC(挥发性有机物)、高固体分、无溶剂型涂料,以及具备自清洁、减阻、耐腐蚀等功能的“智能涂料”将成为新刚需。能否抓住船东对“全生命周期成本”的关注(如低摩擦涂料可降低燃油消耗5%-8%),将决定企业在增量市场中的话语权。
2 供给端:全球船厂“洗牌”,
中国主导下的“涂料国产化”窗口期
全球造船业的格局正在经历“大洗牌”。上一轮周期(2008-2020年)的低谷中,全球约30%的中小型船厂因订单枯竭、成本高企退出市场,剩余产能向中、韩、日三国集中。而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(从钢材供应、电子设备到涂料、电缆)、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政策支持(如“十四五”高端装备制造规划),在2021年后的复苏周期中迅速抢占市场份额——2024年上半年,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占全球58%,手持订单占比达55%,首次实现对韩国的全面超越。
中国船厂的崛起,为本土涂料企业提供了“进口替代”的历史机遇。过去,高端船舶涂料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,尤其是LNG船用殷瓦钢涂料、超大型集装箱船用防污涂料等“卡脖子”产品,依赖进口且价格高昂。但随着中国船企对供应链安全的要求提升,以及本土涂料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突破(如德威、双瑞、鱼童等在低表面处理涂料、水性防腐体系上的创新),国产涂料的渗透率正快速提升。
对涂料企业的启示:绑定头部船企(如中船集团、中远海运重工)的“战略协同”至关重要。通过参与船企的新船型研发(如智能船舶、极地破冰船),提供“涂料+技术服务”的整体解决方案,才能从单纯的“材料供应商”升级为“合作伙伴”。
3 政策+技术双轮驱动:
绿色与智能,涂料行业的“新赛道”
中国将高端装备制造列为“国之重器”,船舶工业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,其升级方向与国家“双碳”目标深度绑定。政策层面,工信部《“十四五”船舶工业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:“推动船舶涂料向绿色化、功能化、智能化发展,重点突破低VOC涂料、长效防污涂料、自修复涂层等技术。”税收优惠、研发补贴等政策红利,正加速引导涂料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型。
技术层面,船舶行业的“电动化”“智能化”趋势催生了更多新型涂料需求。例如,氢燃料电池船舶需要耐氢脆涂层,智能船舶的传感器集成区域需要抗电磁干扰涂层,极地船舶则需要耐低温冲击、防结冰涂层。这些“小众但高价值”的细分领域,正是本土企业实现“差异化突围”的突破口。
对涂料企业的启示:加大研发投入,与高校、科研机构(如中科院海洋研究所、上海涂料研究所)建立联合实验室,聚焦“绿色涂料”“功能涂料”的底层技术创新。同时,关注IMO 2023年生效的《船舶防污系统公约》(AFS公约)修订版,提前布局无铜防污涂料、生物基防污剂等环保型产品的认证,抢占标准制定话语权。
4 周期向上,更需“技术定力”
船舶行业的十年扩张周期,本质是“需求复苏+供给重构+技术跃迁”的共振。对于涂料行业而言,这既是“量”的扩张机遇,更是“质”的升级大考。那些既能抓住船队换新、航运回暖的“β红利”,又能在绿色涂料、功能涂料领域构建“α能力”的企业,终将成为这一轮周期的最大赢家。
正如一位船舶涂料企业的负责人所言:“过去我们跟着船厂‘喝汤’,现在要和船厂一起‘吃肉’。”当中国船企站在全球造船业的中心舞台,中国涂料企业也该有这样的野心——用技术创新为“中国造船”赋能,让“中国涂料”成为全球船舶的“标准配置”。
(注:文中数据来源于克拉克森、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、各企业公开财报等公开资料。)
来源:涂料在线
